近来的电视剧,看得人颇为焦虑。
人到三十,仿佛只有无尽的烦恼。
房子是不是有了?车子是不是有了?婚有没有结?孩子能不能送到最好的学校?
要活得精致,有光鲜靓丽的服饰和包包。
要十项全能,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事业家庭必须平衡。
不然就是失败,平凡一点好像就不配活着。
一个大写的,累。
可是人到三十,就必须要如此吗?
我想起了蒋勋的一段话: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会觉得羡慕、敬佩,进而欢喜赞叹,但他回过头来还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孔夫子说「三十而立」,这个「立」,也不是成家立业。
三十而立,立什么?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说这段话时,孔子已过七十。当他开始回顾一生时,将自己的人生划分为了这几个阶段。
孔子三岁丧父,母子二人被赶出孔家,可谓是少也贫贱。一直到十五岁,才立志于作学问,想要通过才学出仕改变命运。
十五到三十岁间,发愤读书,也曾遭受屈辱。有次在鲁国掌权的季氏,邀请“士”赴宴,以收揽人心。孔子也去了,却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挡在门外。
但孔子想的是什么呢?不是出人头地一定要报复,而是他要传道,让礼乐崩坏的春秋,重新出现仁、义、礼、道。
三十岁左右,他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人学校。
有教无类的他,即使你拿着十条肉干作学费来拜师,他都倾心教导。
所谓「三十而立」,立就是不动,明白一生所求,能坦然地面对一切了。
具体来说,就是: 立志,人生有方向; 立身,正直、自强; 立言,守住本心,言行得当。
所以孔子后面不管办学育人,还是短暂从政,还是周游列国,还是著书立说,都是以传道为己任。
三十岁以后,都在这个基础上调整,让自己更加坚定和坦然。
三十而立,要回来做自己
知乎上搜索「三十」,很多是这样的问题: “30岁以后真的很难嫁出去吗?” “过了30岁,大龄剩男与大龄剩女谁更焦虑 ?” “三十岁左右的你,现在收入多少?” “30多岁一事无成,该怎么办?” “三十岁转行是否可行?” ……
用年龄来定义人生,总让人不自觉地慌张。
有了比较,就会有落差,然后心再难安。
而这样,就会很辛苦,因为你的榜样永远是别人。
孰不知,只有先成为自己,才能过好这一生。
[img][/img]
想起了“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徐霞客。
在以考科举为正途的古代,竟立志行游天下。
从俗世的角度来看,他不是成功的。
但他独自一人走遍了当时的十三省,泰山、华山、衡山、嵩山、终南山、峨眉山……他都去过,黄河、长江、洞庭湖、鄱阳湖,金沙江、汉江……全部游历。
后来,他的旅行笔记,成了赫赫有名的《徐霞客游记》,其中记载的祖国山川的详细情况,涉及地理、水利、地貌等情况,被誉为十七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著作,翻译成几十国语言,流传世界。
临终前,有朋友前来探望,问道:“你走了一辈子的路,最后连性命都搭上去了,值得吗?”
徐霞客这样回答:“汉代的张骞,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他们都曾接受皇命游历天下,但皇上不曾问过他们,这么做你喜欢吗?而我虽是一介布衣,却能用一生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事,就算是死也值了!”
《明朝那些事儿》亦以他作终章,结束语说: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年龄从来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
就像很有名的一段话里讲的: 有人22岁就毕业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工作! 有人25岁就当上了CEO,却在50岁去世了。 也有人直到50岁才当上CEO,最后活到90岁。 …… 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
别忘了梦想与坚持,别忘了读书与锻炼,人生,就是一场长跑,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年龄永远只是数字,找到方向做最好的自己。
无论是30岁,40岁,还是50岁,其实都无所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