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数字金融将驶向更快车道。10月30日—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明确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金融数字化转型已是行业共识,近年银行数字化已探索出了两条不同的路径:传统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及改造以及原生的数字银行。前者中,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银行的数字化进展较快,并在零售金融、财富管理等多领域取得领先优势;后者中,以微众银行为代表的数字银行通过金融科技能力和普惠金融发展方向,已然探索出了一条成熟、可持续的数字银行道路。
数字科技驱动
“五年前,在全球的数字化银行不到150家,现在已经有451家数字化银行。”9月27日,全球中小企业金融论坛首席执行官卡马尔•萨利姆(Qamar Saleem)在2023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表示,数字化银行在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成本远远小于传统银行。
长期以来,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普遍面临触达范围较窄、成本较高、体验较差和商业上难以持续等问题。其核心原因受限于科技基础设施较弱,一方面是“买不起”,由于服务普惠长尾客群意味着单客收入较低、需要极低的IT成本才能实现商业可持续性,彼时国内的银行普遍采用IOE的集中式技术体系,即IBM(国际商用机器)、Oracle(甲骨文)和EMC(易安信),其产品与技术服务价格普遍高昂;另一方面是“买不到”,业内缺少可有效支撑亿级客户与海量金融交易处理需求的解决方案,市场亦难以供给可满足高敏捷、高可用和高弹性等创新需求的技术方案。
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银行, 微众银行成立已近9 年,自成立以来科技人员占比始终保持在50%以上,历年科技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约9%,累计申请发明专利超3600项。从建行之初,微众银行就基于“开放蜂巢Openhive”技术,利用标准化硬件和开源软件,构建了国内领先的基于安全可控技术的全分布式银行系统架构,成功建立同城多中心多活架构,其高可用、高弹性、高扩展的特点使得微众银行能够支持海量的客户规模及高并发的交易量。截至目前,微众银行已服务全国逾3.7亿个人客户和超410万家小微市场主体。
微众银行一直将科技作为驱动业务发展的核心引擎,持续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前沿关键技术领域开展攻关。基于领先的数字科技能力,微众银行搭建了特色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矩阵,让更多的小微企业和普罗大众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探索出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新模式,助力普惠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
尤为值得肯定的是,受益于数字科技驱动,微众银行不仅服务实体经济各领域发展,促进公平与可持续,更将数字科技开源,让更多人收益。基于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领域的技术探索和积累,自2017年起,微众银行陆续把四个领域的核心技术以开源的方式贡献给全社会。截至2023年6月,微众银行对外开源项目达35个。
在人工智能领域,微众银行发起了全球联邦学习工业级开源框架FATE,并于2019年捐赠给Linux基金会,成为Linux基金会黄金会员中的中国金融机构。通过开源,FATE累计覆盖全球超过1200家知名企业与500余家高校、研究机构,成为腾讯云安全联邦学习产品、腾讯云神盾产品、京东、银联等多个公司的联邦学习产品基础框架,并荣获“AAAI 2020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奖”等多个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