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水平?如何发展?
一、完善管理机制
基层医疗应更好地认知到卫生服务管理工作在这基中起到的作用,重视工作的开展,避免疾病进一步扩展。基层医疗机构应做好相应的人员、设施建设,确保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同时卫生服务工作的基本服务方向应做到从内至外、从基础项目至详细项目,从生理层面至心理层面,从疾病治疗至疾病预防再至常规保健健康教育。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机制应包括为患者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健康宣教等,不断提升居民的健康意识以及自我保健能力。
同时基层医疗机构还应依据管理机制,不断发挥自身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对医疗业务及疾病防治保健工作进行合理的整合与分离,充分做到较为重要的部门有专人负责,同时在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人员考核管理制度。基层医疗机构需要充分加强互相间的协作,落实国家要求的各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居民提供更为全面的卫生服务,对进行指导与培训,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的完整性。此外,基层医疗机构还应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做好公共卫生服务的组织、策划、监督等工作,并定期对卫生信息进行统计,筛查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及时做到信息采集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不断完善服务项目的开展
我国老龄化步入新阶段,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也提出新要求,传统医疗局限于预防保健健康体检、突发事件处理等,但实际工作应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服务项目失衡是当前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突发事件处理、传染病防治等已经开展的项目应依照社会需求继续保持袁,而开展力度较弱的健康档案管理等项目应充分加强,对老龄化人口进行较为全面的关注。
在此基础上,居民对于基层医疗机构以及健康的重要性的关注不断提升,当前我国居民已充分意识到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并提升自身对其工作的配合程度。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全方位开展,最大程度地降低城乡医疗水平之间的差距,应将与中老年人相关的健康管理项目、慢性疾病等项目进行内容的扩充,使基层医疗机构强化自身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动力,实现全面性服务。针对当下逐渐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基层医疗机构应正视人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问题,结合老年患者的实际医疗需求,告知其定期体检的重要性,引导老年人群树立健康的体检意识及健康保健意识,保障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通过居民档案的调整与创新,能够更好地保障基层医疗机构,使更好地进行居民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的范围也应进一步拓宽。
三、加大基层投入与建设
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充分加强自身的服务职能,通过现代设备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保障居民信息能够得到全面的收集与录入。通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显著强化卫生服务的网络职能,派遣专人进行信息管理,保障网络职能以及信息技术得到更好的融合,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重视基层医疗随访工作,充分保障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进步。进一步扩展工作范围,提升工作效率,以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在此基础上,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服务,在网络化以及信息化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探索,促使我国各个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也应依据自身需求加强成本投入,完善医疗设施的配备,保障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的提升。针对当地居民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突发情况,提升处置效率,保障突发情况得到有效管控。
四、保障资金支持
通过建立基层医疗公共卫生基金,增设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的投入结构,做到账目清晰,提高投资效益,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事业长足发展的资金动力支持。积极建立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基金,并以该基金为长效机制,保障公共卫生事业的不断开展与进步。医疗结构应与财政部门合作,明确为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同时应公开公共卫生预算项目,做到预算经费去向明确,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经费的监管力度,更好地完善资金使用链,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并不断保障公共卫生事业资金的社会向效益提升。
五、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人才队伍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素质人才能够更好地保障基层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在基层医疗实际机构实际发展过程中,应不断强化卫生队伍建设,以保障其整体素质的提升。因此,基层医疗机构必须要提高对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主要包括专业技能培训、进入工作保持进修学习等方式,确保其综合素质水平的不断提升及后续服务水平的完善。当前国内医疗体制变革范围较广,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在该背景下,基层医疗团队建设 是保障事业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医疗机构应更好地组织并开展专业的技能与综合素养培养工作,强化工作人 员的业务能力等。
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应立足于长远发展的目标,充分加强与医学院校的工作,为学校内部的学生提供学习、实习的机会,积极招聘优秀的毕业生进入机构,更好地发挥年轻医学专业毕业生的优势,提升卫生服务工作质量。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毕业生比例的提升,能够更好地保障队伍中新鲜血液的注入,为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毕业生也能够带来一定的创新管理思维,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水平。基层医疗结构主要为居民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逐渐完善,人员数目配备完善的前提下,能够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更为具体的医疗服务,使居民不断提升对疾病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公共卫生人员补贴的强化,以满足人才队伍纳新的需求,充分避免由于薪资待遇不足导致的人才流失。
六、完善医保政策
注重坚持医疗、医保和医药各项政策协调推进,做到“三医联动”。建立多个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居民医保在保障城乡居民健康,特别是在治早、治小方面的作用,体现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依据各地实际情况的不同,完善医保制度,充分确定适合当地医疗发展的机制要谈判协商机制与风险分担机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关注保险经办方的发展,确保两者互相适应、不断完善,形成良好的合作与激励效应。提高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进一步拉开基层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疗机构的报销起付线和报销比例,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式的建立。提升县域内医保总额投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把“以基层为重点”落到实处。开展基层机构按病种付费机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自主控费的积极性。扩大保障范围,将签约、体检等服务性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文章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