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输出倒逼输入”,这句话也就是说,用输出的方式逼自己多阅读多思考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 读《这样读书就够了》,总结出这个学习模型,让我们看到一个清晰的学习过程。 输入的信息经过大脑的各种加工,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各种形式分享出去,并且在工作生活中灵活运用,指导自己的行为解决各种问题。 输入每当我在看一本书的时候,孩子会说:“妈妈在学习呢”。 作为成年人,听到孩子讲这句话,明白看书其实是最简单的学习表现方式。通过看书阅读,明白了一个新的理念,知道了一个新的技巧,掌握了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反思一下,目前有多少时间是用于阅读呢,估计孩子更多的语言会是“妈妈又在看手机呢”。 的确,大部分的成年人是通过手机接收到各种信息,而信息如何有效的提取出对我们有用的知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定的辨别力以及学习技巧。 同时,信息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知识与信息是我们输入的一种。事实上,在学生阶段,知识与信息是主要的输入形式。 随着年龄以及阅历的增加,我们的输入其实已经有一些变化了,但是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另外一种形式的输入已经渐渐的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 这就是从经验中学习。 从经验中学习成为个人学习成长非常重要的学习机制。因为成年人面临复杂的环境以及不同的约束条件,需要找到相对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书本并不能提供直接的解决方案,只能从经验中进行反思,解决问题。 这就是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 从经验中学习,包括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也包括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因为所有的问题并不需要我们一定要吃这一堑才能长这一智,我们可以通过听人分享,通过阅读,掌握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 这是《这样读书就够了》中提到的两种学习机制,K机制跟E机制,两种方法都可以通过RIA的便签法进行加工学习,这就是我们的加工过程。 加工我们接收到输入以后,大脑需要进行加工,所谓的信息加工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输入转化成输出。 对knowledge与experience进行加工,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思考是对“前因后果”以及“适用边界”进行加工,联结是对已经知道的信息以及过往的经验进行加工,记忆是对进行加工后知识进入大脑的长时记忆,从而方便大脑提取。 书中“前因后果”以及“适用边界”是对思考内容一个很好的总结。 用英文表达出来可能更容易理解些 经过思考的信息或者经验,加深了理解与记忆,更有助于将来大脑提取。 与自己已经知道的知识或过往的经验联结是最有效的信息加工方式。 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自我参照效应“,指凡是跟自己有关的记忆的效果是最好的。 当我们收到一个信息,如果跟自己相关,这种信息编码方式的记忆效果明显高于其他编码方式(例如,形状编码,语音编码,以及最常用的语义编码),尝试用各种方法跟自己联结有助于记忆。 整个加工的过程其实就是内化的过程,将信息加工成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个点,而且是可以跟整个知识体系有效联结的一个点。 输出回到我们的开头,学习是输入到输出的过程。输出是结果也是目的,如果没有输出,所谓的学习结果如果只是我知道,便成为了一个没有价值的结果。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种学习方法可以让人1小时读完一本书,结果有人说掌握了这个学习方法,半小时就把《战争与和平》读完了,问他看完以后有什么收获,他说知道是一个俄国作家写的有关俄国的故事。 这明显只是翻了几页书,连作者的名字或者主角的名字也可能没有记住,这样的阅读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价值呢? 我们花时间阅读,应该有所收获。 所谓的输出分成两种: 一种对内指我们需要建构知识体系,而且是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种对外指我们可以将知识进行分享,无论是写作输出还是教别人都是较好的输出方式。 但最重要的输出其实是运用,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这个模型对我的几点启示:1)成年人更加注重从经验中学习。书中的很多东西也是其他人的经验,成年人知道如何借鉴。 2)思考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人跟人的差异体现在思考的角度、广度与深度上,通过锻炼思考,可以提升一个人信息加工水平。 3)与已知的知识以及过往的经验进行联结是最好的信息加工处理方法,尽可能的使用这个好的记忆方法。 4)思考与联结都是非常好的增强记忆的方法,而记忆本身就有很多的技巧,技巧可以在不断的刻意练习中提升。 5)当你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时,最重要的能展示你的输出,以一种方式分享出去,并且在工作生活中运用,解决各种问题。 6)所谓的知行合一,就是知与行可以互相促进,也就是学中做,做中学。www.snfwrx.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