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如何做,给出五项策略。
一、找准切入点
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必须要找准切入点,做到“两个聚焦,两个明确”。
“两个聚焦”,一是聚焦重点人群,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作为重点服务对象,逐步扩展到普通人群;二是聚焦重点疾病,在做好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的基础上,切实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通过两个聚焦,针对不同服务需求,设计个性化服务包,增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贴近度,促进基层首诊制度的建立。
“两个明确”,就是要分别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在做好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上下功夫,为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基层首诊服务,及时上转疑难重症患者,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同时,针对居民健康状况和需求,做好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制定个性化服务内容。
二、加强基层能力建设
把强基层作为补短板的重点,要集中精力加强基层能力建设,让“大医院放得下、基层机构接得住、群众信得过”。
一是加强基层机构硬件建设。扶持基层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装备,开展省级示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大投入,认真组织实施基层机构“提档升级工程”,特别是加强区域性基层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发挥上引下联纽带作用。
二是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县管乡用、定向培养、在职教育、务实进修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队伍素质。建立健全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大政策吸引,鼓励弓|导合格住院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大力实施农村医学生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工作,切实做好基层卫生骨干人才的遴选和推荐工作。
三是加强基层机构专科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急诊抢救、常规手术、正常分娩等服务能力,大力推进乡镇卫生院特色科室建设。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国家和省有关医疗技术管理规范为标准,引导县级医院加强技术能力水平建设,积极引进开展填补县域空白的适宜技术。特别是要加强县级医院临床专科能力建设,重点加强重症监护、血液透析、新生儿、病理、传染、急救、职业病和精神病等临床专业科室的建设。
四是深化基层机构综合改革。完善财政补助方式,实行核定任务与定额补助挂钩、适时动态调整等办法,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更多更优的医疗服务。健全机构负责人选拔聘任机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法人主体地位,落实用人自主权。完善基层职称评聘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暂没有高级岗位空缺的,可先行超岗位聘用。
三、构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分工协助机制
推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必须建立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作机制,把上下贯通。
一是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在城市,以三级医院为龙头,覆盖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疗联合体、医疗集团;在农村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全面推行县乡村一体化。以紧密型为主、松散型为辅,推动医联体内人、财、物、管理、服务”五统一“,发挥集成效应。
二是实行双向转诊无缝对接。制定实施细则,明确双向转诊的具体要求、标准、流程和考核办法。上下级机构间要签订双向转诊协议书,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上级医院对基层机构转来的患者要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尽可能将恢复期患者下转到基层机构。特别是要赋予家庭医生团队一定比例的专家号、预约挂号、预留床位等资源,方便签约居民优先就诊和住院,引导城乡居民优先利用家庭医生诊疗服务。
三是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实施人口健康信息化,加强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信息互联互通,方便双向转诊。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建立区域远程影像、病理、检查检验和消毒供应等中心,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推进同级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大力实施“三个”工程,不断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加强居民健康卡的发放和应用。
四、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持续发展
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深、做细、做实,确保可持续发展。
一是优化签约服务项目内容。家庭医生及其团队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针对群众的健康需求,充分挖掘基层机构现有服务潜力,梳理出一批适合基层医生开展的服务项目,形成若干个性化服务包,供群众自主选择。以医疗服务为切入点,调整充实签约服务内容,并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充分融入其中,主动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更好地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二是注重签约服务技术支撑。二级、三级医院要加强与基层机构的对接,在疾病诊断、专业治疗、特殊病种指导等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并弓|导居民在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的同时,自愿选择一家二级医院、一家三级医院,建立“1 +1+ 1”的组合签约服务模式。各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在疾病预防、技术指导、健康评估等方面将发挥技术保障作用,构筑基层机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服务格局。
三是加强签约服务绩效考核。健全签约服务管理规范,明确签约医生对居民的服务责任、服务范围与目标要求,建立以签约服务质量、健康管理效果、签约居民基层就诊比例等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定期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并与经费拨付、收入分配等紧密挂钩。要畅通公众监督渠道,注重以签约居民为主体的反馈评价,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和居民选择家庭医生的重要参考。
五、落实政策保障顺利推进
必须积极争取、有效落实各项政策,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吸引力,保障分级诊疗制度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顺利推进。
一是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完善、落实投入政策,加大对公立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力度。争取设立签约服务专项资金,调动家庭医生和群众的积极性。协调人社部门完善医保制度,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同时,深化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完善家庭医生收入分配政策,推动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二是完善新农合政策。充分发挥好新农合的“指挥棒”作用,在报销政策上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引导患者在基层首诊、向基层转诊。要逐步取消大医院下转病人二次起付线,积极推进实施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混合支付方式。
三是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药品配备使用管理,探索在医联体内促进双向转诊的用药方式和途径,做好基层用药目录与二级以上医院的衔接,满足签约群众基本用药需求。对签约的慢性病患者,适当延长配续药处方时限。
四是完善绩效考核。加快建立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制度,将机构功能定位实现情况、转诊标准和出入院管理落实情况、双向转诊制度实施情况等作为考核内容,将基层首诊率、平均住院日、转诊率、县域就诊率、人均住院费用、群众满意度等纳入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作为财政投入、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医保支付的重要依据。
冬青云诊所管理系统 永久免费使用诊所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