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529,364][/img]
研究表明,焦虑性抑郁障碍青少年存在较多的童年期创伤经历和较高的知觉压力水平,知觉压力对焦虑性抑郁不仅具有直接影响,而且在童年期创伤对焦虑性抑郁的影响关系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心理压力被定义为人们认为(评价)他们的需求超出其应付能力的程度。当青少年长期处于他们无法应付的压力中,造成焦虑情绪,所产生这样的情绪又无法得到及时排解,逐渐变成一种心理疾病。
抑郁障碍是精神医学领域内一类临床特征相对异质的复杂的情感障碍性疾病。调查显示,约90%的抑郁障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焦虑性抑郁障碍(anxiety depression disorder,ADD)占抑郁障碍的45.1%~53.2%,且该比例在难治性抑郁障碍中甚至高达70%。可见,ADD是构成抑 郁障碍的重要临床亚型。但研究显示,相较于非焦虑性抑郁障碍 (non-anxious depression disorder,nADD),ADD具有抑郁病情重、自杀风险高、对治疗药物普遍阻抗且不良反应多、认知及社会功能受损大等特点,临床治疗十分棘手。且共病焦虑特征是抑郁障碍治疗结局不良的唯一预测因素。因此探寻更好的策略方法治疗ADD,成为了临床上较为迫切的问题。
共病焦虑特征是抑郁障碍临床治疗预后的不利因素。抑郁障碍是一类集高发病率与复发率、高自杀率与致残率等特征于一体的复杂情感障碍性疾病。在导致如此复杂性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共病焦虑特征(焦虑性抑郁障碍)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当前,在基于生理病理机制的抑郁障碍治疗结局尚不理想的背景下,焦虑性抑郁障碍无疑将是导致预后更差的重要变量。针对目前抗抑郁药物对焦虑性抑郁障碍治疗普遍阻抗的现实基础,探寻更为积极的、基于评估的、贯穿全病程的、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全面性治疗策略将成为临床上一个新的尝试和方向。
ADD患者存在较多的童年期创伤经历和较高的知觉压力水平。童年期创伤经历(情感虐待、情感忽视、躯体虐待)与高水平的知觉压力是青少年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可导致青少年抑郁病情加重和产生更为严重的焦虑症状。
早期的情感虐待、情感忽视剥夺了儿童被人关爱的需要,导致其对正负情感的感知出现偏差,同时却又难以进行恰当的情感表达,往往对各种人际关系作出敌意的归因,导致青少年逐步发展并习惯于自我否定的思维模式,其所感知的压力就较大,从而为焦虑抑郁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童年期创伤与知觉压力对焦虑性抑郁的影响模式存在差异性。抑郁与童年期创伤、知觉压力两两正相关,ADD青少年童年期创伤经历越多、对压力的感知程度越大,往往抑郁程度越重。童年期创伤与知觉压力对抑郁的影响模式,即分别提出假设模型和竞争模型,通过结构方程建模技术,发现知觉压力不仅对抑郁有直接的路径影响效应,而且还作为童年期创伤的完全中介对抑郁产生影响,而童年期创伤对抑郁无直接路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知觉压力和童年期创伤对抑郁的影响模式存在差异性,具有内源性认知评价属性的知觉压力不仅能够直接影响抑郁,而且还作为外源性环境背景因子童年期创伤的完全中介对抑郁进一步产生影响。
知觉压力在童年期创伤对焦虑性抑郁影响关系中具有多重作用。知觉压力是个体对环境中的威胁性刺激经过认知评价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反应,表现为身体和心理上的各种紧张状态和不适,反映了个体在应激后一种紧张感和失控感。研究 显示,知觉压力对抑郁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个体知觉到的压力越大,其抑郁水平就越高,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适度的压力对个体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而过度的压力则会加重个体的心理负担,带来强烈甚至持久的消极情感体验,如失败感、内疚感等,当压力长期存在时,抑郁便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
知觉压力对抑郁不仅具有直接影响,而且还作为童年期创伤的完全中介对抑郁有间接影响,提示知觉压力对抑郁的影响模式具有多样性,而童年期创伤只是作为环境背景因子对抑郁产生影响,这一结果得到抑郁的素质-压力理论观点的支持。该理论认为,内在素质与外在压力的交互作用是导致抑郁的危险因素,且在这种交互关系中,内在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知觉压力便是内在素质的一种具体体现。
研究表明,在青少年焦虑性抑郁障碍的临床心理治疗过程中,不仅要关注那些具有威胁性的外在刺激或不利因素,更要重视个体对这些威胁性刺激的认知状态和判断分析能力。当青少年遭受外界的各种威胁性刺激时,如果不能进行合理的知觉分析和判断,往往就会发展成消极的自动思维或自我图式,而知觉压力水平就会随之逐步升高,导致自我价值感的损害,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的情感体验。
应帮助青少年客观认识这些外界威胁性刺激,并充分调动内外资源,通过积极的问题解决策略,有效降低知觉压力水平,从而减轻甚至避免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产生。
二冬青科技OA智能云诊所管理系统 永久免费使用诊所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