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SEO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92|回复: 0

复旦大学EMBA特邀刘京海谈重返教育让每个孩子成为负责任的成功者

[复制链接]

248

主题

249

帖子

247

积分

积分
247
发表于 2021-10-22 18: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月18日,”君子知道“复旦大学EMBA人文商道讲堂特邀上海特级教师、特级校长刘京海,分享他对于教育的见解。


[img][/img]


Q1:教育是把傻的人教聪明吗?

有很多人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老师”,而且传说是我发明的,我今天郑重声明,这句话我从来没有说过。希望把每一个孩子教好,这是一个理念,我们追求教会每个孩子,并不是说已经教会了每个孩子。

我们提出希望把每一个孩子教好,背景是在当年闸北八中对应全上海生源最差学校的情况下。100个学生里37个在小学留过级,对口的社区是上海120多个街道当中人均教育年限最短、犯罪率最高的,100多个家庭只有一半挂着无毒家庭的牌子,所以我们提出了“三个相信”的教育理念。即: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陶行知写过一首打油诗,老师再见到毕业后的学生,发现原来你就是瓦特,他就是爱因斯坦……陶行知说这样的老师都是傻的老师。聪明的老师在教学生的时候,就发现其中有瓦特,有爱因斯坦。如果用这个标准去衡量我们现在的教师,绝大多数老师都是傻的。好人一个都没看出来,坏人看出来一批又一批,谁应该要留级,谁应该要开除,谁三年以后、五年、十年以后就是劳改犯……所以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有“三个相信”的理念。

我太太养过一条狗叫泰迪,她说这个狗很聪明,我说再聪明你教它说话能教会吗?教育一定是以遗传为前提的,一定是把潜在的聪明、遗传的聪明变为现实的聪明。

所以我们现在强调教育的零起点,母亲生下孩子的那一秒钟,起点就产生了,聪明就是聪明,超常聪明就是超常聪明。不要离开孩子实际遗传的东西来讲教育。遗传当然不是万能的,教育也不是万能的。不要以为你是教授你的孩子一定当教授;你是科学家你的孩子一定是科学家;你是大老板,你的孩子一定是大老板。

Q2:教育是满足孩子的需要吗?

“教育就是满足学生的需要”是比较流行的说法,我觉得是可以讨论的。教育首先是有目的的行为,首先不是讲个性,而是共性。离开共性、离开集体去讲个性、讲特长,你就在害孩子。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教育追求的是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在集体的条件下再去讲个性,才会有发展,这是中国传统道德标准中就强调的。发展个性,但不要离开国家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去讲个性,离开了国家社会需求那一定是成功不了的。

Q3:只有教的教育是错的,只有学的自我教育就是对的吗?

另一个流行的说法是,“教育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只有教的教育是错的,那么只有学的教育就是对的吗?大量贪腐的案例都显示,这些人只有自我管理,而缺乏组织对他的管理。光有自我管理要出事情的,就像不怕老婆的男人都是无法无天的,怕老婆管的人才不会犯错误,当然老婆自己要正。

所以教育一定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通过这样的教育才能实现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有限的,它要走向无限的学习。有人问我怎么能够让孩子自己学习,这跟两个方面有关,一是跟家庭培养孩子学习习惯有关,二是跟学校的教育怎么引导学生自己去学有关。全世界的教育都在研究怎么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

Q4:超前超难是教育成功之道吗?

教培机构、民办学校都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超前超难”,由此对专业学校基础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古代有伤仲永的例子,早慧的儿童后来发展好的很少。为什么?因为教育是与成熟度有关的,大器早成是个案,大器晚成是规律。在西方的教育里有一个领域叫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在中国主要是研究弱智残疾儿童,西方除了把弱智残疾、自闭症儿童作为特殊教育,把天才儿童也做特殊教育。我们国家目前没有把天才儿童放到特殊教育里去。生了弱智的孩子会很痛苦,但是生个天才儿童会更痛苦,过目不忘、一目十行,很难教育的。

为什么不要超前也不要超难?大家可以看一个双生子爬楼梯的例子。一对双胞胎, A从46周开始训练,5周以后爬5级楼梯只用26秒; B没有经过任何训练,在52周爬楼梯需要45秒,这时对B进行训练,到55周爬上楼梯只需10秒。但是3岁以后再做测试,A和B爬楼成绩完全一致。

1949年后,小学课程一般2-3年即可完成。人大了,接受能力强了,他很快就能学会。孩子没到那个成熟度,花很多时间教不会学不会,孩子付出了很多,家长也付出了很多,老师也付出了很多,不断地制造失败,有意义吗?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我认为这个口号是最反动的教育口号。我的口号是“只有输在起跑线才能赢得终点线”。我们过去都很重视语言、重视思维,认为这是高层次的能力;其实小孩子应该重点训练他的感统能力、动作能力、小肌肉的平衡协调能力、大肌肉的掌控能力。上海市思南路幼儿园的院长叫郭宗莉,持续10年研究学生的动作能力发展,她的研究结果发现,感统能力差的孩子,长大了连作文都写不好。我们现在中国的家长是不让孩子做动作,不让孩子做家务,整天玩玩具。实际上一个人的自信不是源于对他的表扬,而是源于他对自己肢体产生的自信,一个人连自己的肢体都不能指挥,怎么会自信呢?

教育里面有一句话叫“静待花开”,有的孩子5岁就早慧了,有的孩子到30岁才开始发展,不能说30岁才发展就是傻子,5岁发展就是天才。我们办过很多天才儿童班,取得成绩的都很少。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不同的东西是有道理的,多数学生要尊重这个规律,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这次对教培机构的治理其实我早就知道了,自己猜出来的。春节后我到广州参加一个信息化的论坛,当时中纪委网站已经点名了几家互联网的企业,里面就有一句话,“慢教育不要被急资本裹挟”,我就知道接下来要收拾这些急资本了。

Q5:面对单一成功的体制机制,家长应该怎么办?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教育的功能在弱化,筛选的功能在强化。原因很复杂,其一中国人太多了,其二我们都希望快速出顶尖人才,这是对的,但是不要急功近利,把所有的孩子都当顶尖人才。

现在教育整个出了一个大的问题,就是精英教育扩大化。精英教育没有错,精英教育扩大化错了。精英培养基本都在解题能力上,现在选人就是靠解题,解题好就成为精英了。这样一种状况给孩子带来的伤害真的是很大的,要从课程教材改革,从评价体系改革,选判人的标准要发生变化。这方面其实我们自己有经验,西方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就是不要统一标准,不要大家都往一个方向走,更不要家长自己有什么想法强加给孩子。中国传统的说法叫“长善救失”,教书的人要发扬学生的长处,使他优秀的方面更优秀,补救学生的短处。所以我们现在尊重教育规律,你要发现孩子,在发现的基础上教育,这个发现是基于过程中的发现,基于各种专业测量工具的发现,基于活动中的观察发现,最后要变成教育者发现,变成孩子的自我发现。

我们国家奥林匹克运动水平提高很快,除了举国体制以外,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有很多专业测量的工具。刘翔原来不是跨栏的,原来是跑100米的,教练发现他的条件更适合练跨栏,所以他成为了亚洲的飞人。我最近才知道音乐学院里会专门测量唱歌的人是低音、中音还是高音。不是仅仅依据孩子喜欢,更不应该家长用自己的要求去要求孩子。

所以现在中央改革领导小组开会,就是要坚定不移搞评价改革,我估计这也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改革过程当中有很大的困难。但是至少我们现在知道问题是在这里了,是需要进行改革的。2014年国家征求高考改革意见,我说取消文理分科是对的,但任何对的话都是有边界的,基本要求不可以分文科、理科,人人都要考;但是专业选拔是不可以不分文理科的,不是文理要分科,是文当中要分科,理当中要分科,工当中还要分科。时间是个常数,学生多做数学题就少做了英语、语文,所以每门课都好的是少数人,多数人肯定是偏的。我甚至说过一句比较极端的话,是人才肯定是偏科的,偏科才能出人才。文理兼修的人是有的,但第一很少,第二基本是先天的,不是你教育能教育出来的。

我们多数孩子都不是天才。孩子考试成绩不成功,其他方面成功,我们要肯定孩子,把成功迁移到学习上来。当然不是所有其他方面的成功都能迁移到学习上来的,迁移不成功怎么办?我们要肯定,总比他做坏事要好。孩子只要不变坏,社会现在发展的机会还是很多的,不要因为一次考试不好,没有考进复旦大学这个人就没有希望的。复旦大学成才率比较高,不等于人才都在复旦大学。

一个人的缺点很难改,扬长才能避短。女同志结婚以后老想改造对方,改造都是失败的,你还不如扬他的长处,如果有一天短处没有了,你会觉得这是我老公吗?活着的人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我们要“长善救失”。

Q6:“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过时了吗?

现在中国学校当中只有读书,很少行路。素质教育是对的,但是教育部的政策支持素质教育的不多,支持应试的多,很难落地。像我这样的老头子可以不计较分数,去探索学生素质提高的路径;但是你要让所有的校长都去研究怎么提高学生素质,你一定要有政策制度、机制体制。

我到欧美访问,发现欧美所谓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一个是原生的,都是中国几千年前就有的。但是很可惜的是,我们把它当口号,欧美把它变成制度。像研究性学习讲了20年,就是少数学校的少数学生在做秀,多数学校的多数学生都不做的。欧美学校的孩子三分之二的时间在读书、解题;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个学习加在一起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我退休以后接了一个新的职务,上海市教委素质化实践应用推广中心主任,兼职不兼薪,干活不拿钱,但是我很开心,因为这个真的对孩子很有帮助。我在一个小学、一个初中各做了100个素质化实验的案例,小学100个,初中100个,每一个实验的方案再加上一个二维码,实验怎么做的过程全部在手机上可以看到。做了给谁看呢?第一给老师看,因为我们很多老师不会做;第二到学生复习时可以再看,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强化。小学、初中、高中都要各做100个素质化实践,我们把这个叫做上海素质化实践的300行动。未来除了实验,还可以做大量项目学习的工作。
我曾经跟一个美国的老师讨论什么叫创新,我把我们学校的老师做的实验、学生做的实验给他看,问这是不是创新?他说这是创新。我说不对,没有新的发明创造,你为什么说是创新?他说你们的老师、学生用你们自己以往没有用过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创新。我说我理解了,过程创新比结果创新重要。

现在很多时候情况是相反的。好多青少年大赛基本上都是假的,不是老师的创意就是家长的创意,而不是学生的创意。其实学生不是追求发明创造,他是用他自己新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其中要用到的是他的解题能力,而这两个能力正好是未来创新的基础。一个孩子不断在用自己没有用过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个孩子总有一天会创新。我们的学习应该有两个领域,现在被窄化为一个领域,就是读书。学习应该是学知识、学做事、学做人。

Q7:只有失败是成功之母吗?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是资优生吗?

我的成功教育课题第一次提出“成功是成功之母”。失败和成功在教育过程中是一定存在的,失败会导致自我概念消解,也就是自信心下降;成功会导致自我概念积极,就是自信。失败会导致自卑,自卑了主动性就下降,自信了主动性增强。中小学生的心理是很脆弱的,失败对他的伤害是很大的,所以“超前超难”教育的副作用是很大的。

当然有的人说不可能没有失败,确实,你要控制好成功与失败的比例,成功太多了让他有点失败,失败太多了让他有点成功,失败最后还是要指向成功的。有人说通过挫折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受能力,那么有哪一个老板是因为挫折多了成为老板的?没有的。在挫折面前能坚守的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自信,而且是超常的自信。有可能有两种,一个是遗传的,还有就是他在自己人生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自信的人格。所以所谓心理障碍、所谓忧郁症都是自卑的,绝大多数都是自卑的。狂妄的人有没有?也有的。所以我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对于学龄阶段的孩子可能成功的积极意义更大。

所以坚持教育过程中成功多于失败是教育的第一要义。极度的自卑就是忧郁了,为什么会自卑?因为失败多了。我认为中国的孩子总体都是失败远远大于成功,所以中国孩子自信的不多。我这个人从小换单位简历上面有一句话,“希望该同志戒骄戒躁”,等到当了校长才知道了,我那不是骄傲,是自信。

Q8: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是资优生吗?

闸北八中那时候招的都是人家挑剩下的学生,教师也是。我看中的教师,上面学校肯定也看中了,所以我主张“三不抢”:不抢生源、不抢师资,不抢学生时间。有些校长讲刘京海吹牛,他抢不到所以他不抢。我说对的,我能力比较差,水平比较低,能做的就是在原来基础上有所提高。   

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资优生,他有资优的一面,而且每个孩子的资优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说成功是强调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成功是多方面的。这也是我们中国古代人讲的“有教无类”。资优教育,理念协同是前提,发现学生是突破口,路径方法是关键,人格培养是核心。

Q9: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当下还适用吗?
我做过上万人的调查,100分考试中得个位数的人调查下来没有傻的,没有弱智的,弱智都是考十几分、二十几分,能考到个位数的人都是聪明的,人家看破红尘,不要分数。聪明的人怎么能考到这个分数呢?习惯差。

美国布鲁姆有一个关于掌握学习的定理,有效学习的时间决定孩子掌握还是不掌握,一个内容学了5个小时,有的人可能有3小时是有效学习时间,有的人只有2小时。有效学习时间决定知识能不能掌握,而好的习惯是决定有效学习时间的关键。从小培养孩子习惯,很多家长问我怎么培养孩子习惯?第一讲道理。第二规定动作、顺序,要有检查的标准,然后就是婆婆嘴,天天讲、月月讲,时时讲。上课好好听课,回家好好写作业。预习、复习、提问,都是在这两个习惯基础上产生的。我们教育里面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前面的事情没有做好就要做后面的事情,你今天作业都没做好,还有时间去预习明天的功课吗?教育最大的规律是循序渐进的。知识没有掌握你能力是不可能形成的,能力是以知识为前提的。

Q10:负责任是利他还是利己?

2015年高考改革,有一个“立德树人”的问题,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我突然意识到快乐也好、幸福也好、和谐也好、健康也好必须讲定义,你可以为个人健康,也可以为家庭幸福。我们现在差的学生对自己不负责任,他认为读书是为爸妈的,不是为自己;好的学生是精致利己主义者,中间的学生连对家庭负责都没有。所以我说中国离婚率那么高原因很复杂,离婚的理由千千万,归结起来就两句话,要么是男人对女人不负责任,要么女人对男人不负责任,男同志必须深深忏悔,多数是我们男人对女人不负责任。

责任心是什么?就是利他还是利己。我们独生子女最大的问题都是利己。大家有没有听过盲人夜间行路打灯笼的故事?他自己看不见,让别人可以看见,也就不会撞到他了。所以瞎子打灯笼就是既利己又利他的事情。有人说自然科学的很多原理在人文科学里面是同理可证,比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守恒的,这是自然科学的规律;人文科学解读就是你对别人好,别人就对你好。人在一个团队里老是有利就上,有苦就推,周围所有的人都知道,不能跟这个人合作,周围的人会把所有的坏处都推给这个人。反过来一个人什么事情都让别人,时间长了大家都觉得这个人是模子,值得交朋友。大家平时不说不等于看不懂。

利他目的不是为了利己,但是利他一定有利己的结果。利他是中国传统的经典思想,利他的核心就是负责任,负责任是利他和利己的统一。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哲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和我们现在讲的“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样,习大大把共产主义理想做了一个普世的表述。“为人民服务”不就是从中国传统思想来的吗?

负责任的成功者既符合国家人才培养目标,也是指向当前学习实际问题的。我们在座的家长一定要教育我们的孩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不是讲大道理,而实际上任何一个幸福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能够安稳生活的人都需要这一点。培养负责任的成功者是回归教育的本质,立德树人。

Q11: 如何确定孩子培养目标的关键?

我个人认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目标确定。要顺势而为,研究社会发展趋势和发现孩子。家长要回答三个问题:
    1、你的孩子在哪里?
    2、你想把他带到哪里?
    3、用什么样的教育可以带到那里?

很多家长来问我怎么培养孩子,我问他你的孩子是狼还是羊?家长说是羊,是羊你为什么进狼群?北大、清华不都是一群狼?你不是这个品种进去还不是被人家咬死?所以为什么每年都有人跳楼?就是因为羊误入了狼群嘛。各种群里面散布来散布去的,都是极个别成功的,多数人死的死、伤的伤,幸存的人成功的很少。

我有一个哲学观点就是田忌赛马,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有一个学生问我,现在中学升学50%普高,50%职高,很焦虑。其实共同富裕当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就是中国制造业,共同富裕就要提高制造业工人的工资,体力劳动人的工资,你为什么一定要进前面50%?不一定的,而且你现在有没有发现,制造业要发达,肯定那个工程师、技工、高级技工的待遇,实际上现在都已经超过办公室白领了。

Q12:“双减”之后怎么规划孩子的教育?国际学校还有前景吗?

培训机构、民办学校,本身就是配角,非要做成基础教育的主角,不是自己找死嘛?明明是专业机构一个小分支,结果搞成老大了,学校都办不下去,所以是一定是要整治的。

有人问补课到底对还是不对?我当校长这么多年,从教46年有36年做校长,补课是一定有的,学生有差异,补课补差是学校重要的工作,不让学校搞,让机构搞了,现在又要回到学校。学校下一步肯定要加强补缺补差,要研究补缺补差的效果,要体现正规教育补缺补差的水平,另外还要研究有没有新的手段来进行补缺补差。

我现在专职做一件事情,就是信息化赋能教学,我们正在开发一整套学科的APP,来解决学生学的问题,雏形已经出来了。我的梦想是要实现现代版的农村过去搞的教育(复式班),就是相同的时空中不同年级的孩子学不同的东西,没有5-10年做不出来,我去年在闸北八中跟老师们讲一句话,我定一个10年的目标,我希望再活10年,活不到你们年轻人接着去搞,因为我相信信息化的教育手段是有可能通过分层走向个別化,现在问题是资源要跟上。

“双减”之后,我相信校外机构也不可能消灭,因为这个东西是有需求的,但是你太野蛮生长了,使得正规教育受到影响,又使资本冲击了正常的教育,必须整顿,学校教育要发挥主渠道专业的水平。

关于国际学校的问题,我觉得你要有准备,首先这个投入未必是有回报的,其次你的孩子出了国可能就不回来了,等于把子女送给了外国人。如果你的孩子数学成绩不好,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强,你又不会担心他出国不回来,可以考虑。关键一定要从自己孩子角度来看,这个孩子适宜在什么地方。

教育要让每个孩子成为负责任的成功者
教育要让每个孩子幸福
什么是幸福?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霍华德金森对1万个人调查,5200余份有效问卷,仅121人认为自己非常幸福:50人是这座城市的成功人士,71人是主妇、卖菜的农民、小职员,甚至似乎领取救济金的流浪汉。

20年后,50名成功人士,只有9人坚持当年的选择非常幸福;23人选择了一般,16人受挫、破产、降至,选择了痛苦,2人选择非常痛苦;

71人,除2人去世,69人虽然发生许多变化,但依然选择非常幸福。

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

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作为对管理学专业课程的补充,“君子知道”复旦大学EMBA人文商道讲堂秉承“商道人文,融汇贯通”的目标,让学生从人文中汲取力量,拥有大智慧、大视野、大情怀。依托复旦大学强大的名师资源,“君子知道”人文商道讲堂目前已邀请葛剑雄、陈思和、沈志华、许纪霖、吴晓明、哈继铭等校内外名家,为EMBA学生校友分享商道、人文和政经等热门话题。
复旦管院EMBA 复旦EMBA 复旦大学EMB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 外链吧 | 雨住水巷 | 五金修配网 | 免费优化 | 全能百科 | 万能社区 | 链接购买
  • 在线咨询

  • 外链吧正规seo交流2群

    QQ|手机版|小黑屋|佛性SEO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10:19 , Processed in 0.051035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