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迈向企业“独角兽”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2月2日消息,日前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2021年-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华夏泰科、指尖申报作为专业政策服务平台,助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正迈向企业“独角兽”发展。一、加大扶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原因。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双重压力,在“快车道”的宏观经济稳定和市场经济深化改革带来的微观企业扶持方面,以往的宏观调控模式受到了新发展理念的扬弃,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完善和营商环境改善,既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也是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放服管”在专精特新等“小巨人”企业上的体现。二、发展步入“快车道”,“小巨人”企业面临哪些“成长的烦恼”。(一)首先,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本身面临资金缺口。小巨人也是中小企业的一部分,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混合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覆盖下,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不具备国企所能获得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也相对较难获得较低利率的融资渠道。针对投融资本身的企业扶持,更多需要对应金融服务和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对科技密集型企业和创新驱动型企业进行利率好财税减免,实现“小巨人”企业发展上的资金压力减轻。(二)其次,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人才端口的竞争压力明显。相对于大型国有公司和互联网公司,专精特新企业的社会福利和企业品牌号召力不足,无法形成与之技术和专长相匹配的人才吸纳优势。产业工人和技术工人的传承通常需要代际经验积累和总结,低端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重复无法维持专精特新的企业性质,所以需要针对特定技术进行成体系的产业工人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获取,面临人才压力。(三)最后,“小巨人”企业面临在政府公共服务上的压力。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背后是整个经济治理上的政治治理现代化。从工商税务到消防环保等部门,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城市,每一项都是传统小微企业的命门,专精特新“小巨人”本身还是需要保护的小企业,企业发展的背后逻辑需要的还是整个营商环境的改善。三、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上市还需要在哪方面支持发力?(一)首先,需要落实企业市场化改革。企业发展必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以往的计划经济过程中规划的巨无霸公司都无法摆脱市场化的冲击,无论再多政策扶持和金融优惠都无法形成有效市场,还浪费了巨大的社会资源和物资财富。政府在扶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定期考核其企业发展前景和市场化成果,并以产品市场化落地和真实销售情况进行考核。防止出现像既往“光伏”产业、“电动车”产业的越补贴行业越垮、甚至出现职业骗补企业。(二)其次,促进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本质上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精特新本质上也是将先进的生产要素进行整合,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实现落后产能的淘汰过程。在企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可以针对特定项目的“减能降耗”实现数据化计量,通过侧面财政补贴进行相应的技术设备升级替代和类似“碳排放”交易项目,实现针对企业微观层面的供给侧结构政策性调整。(三)最后,专精特新的产学研结合。企业生产技术的调整本身是社会技术性进步的外溢效应,我国高校科研技术发展和科技立项的基础与一些西方国家不同,主要是政府主导型科研计划,并进行政府预算拨款。而符合企业技术要求和产品进步的真实技术开发和应用在学研领域的商业化覆盖较少,产学研脱节情况严重。迫使很多技术要求较高的企业自设研发中心和科技基地,反倒使得学校在应用领域出现技术代差。“小巨人”想要成长为“独角兽”,自然要依托高校资源建立与自身产品相匹配的研发团队,实现基于市场终端反馈的产学研的一体化,促进小企业的大科技积累的同时,培养自身的高技术工程师团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