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前景比较确定 外资也对A股产生兴趣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如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于配资的一些小知识未来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路径将会是如何?人民币是否已经进入“升值通道”?未来的贸易顺差将如何发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一系列问题专访了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
扩大内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核心要义
NBD: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怎样理解“双循环”及其现实意义?国内国际循环分别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管涛:双循环其实过去我们一直在做,比如改革开放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包括国内国际,具体到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实际上,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央把扩大内需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政策。
2001年美联储降息以后,全球低利率环境下,我国贸易顺差不断增加,人民币有升值压力,我国国际收支主要矛盾从外汇短缺变成了贸易顺差过大,储备增长过快。为了解决对外经济失衡问题,2006年底中央提出扩大内需,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投资和消费的关系。
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衰退,我国进一步突出扩大内需作为战略支撑。随后十七大、十八大中央都提了扩大内需战略,特别是十七大提出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从过去的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协调拉动就是内需外需协调拉动,这也是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应该说中国过去20多年实际上都是在走这条路,从很多大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最后不能够靠出口来拉动经济,而是转向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实际上,中国是遵循了其他大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和规律,这些年我们逐渐从出口和制造业驱动转移到消费和服务业驱动的经济发展的模式。虽在个别年份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这样的发展趋势。大循环、双循环有过去几十年的基础,也培育了一定的发展的优势。
我国内外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经济有韧性,其韧性体现在外需不行内需补,内需不行外需补。提循环更多是要疏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这些环节的堵点和痛点,理论上更加创新和升华,把过去的实践高度总结。同时其现实的意义在于,当整个世界适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蔓延叠加非经济因素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转造成影响,中国面临发展和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在这样一个情况下,首先,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大循环不是封闭的,开放的双循环,不但要支持自己的发展,还要为惠及全世界。
对于国内循环受到制约和影响,从内循环来讲,关键的问题是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而这还存在很多不太顺畅的方面,所以有一系列的配套改革,比如分配制度的改革,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一次分配比重。
初次分配讲效率,再次分配重视公平正义,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通过政府调节、社会调节缩小收入差距,还包括住房和教育方面的改革。
同时,消费本身需要进一步发展,比如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推动传统和新型消费创新融合等等。
内循环还包括科技的自主创新。现在我们科技研发投入并不少,但是对于核心技术、高端技术、基础技术投入太少,下一步要提高科技自主自强的能力,摆脱关键技术被掣肘的情况。
这些年外循环有很大的变化。过去外循环存在双循环,美国买中国商品,中国买美国国债。而现在大国关系发生了变化,过去外循环存在堵点和痛点,要坚持用全球和多边来反对双边和保护主义。
11月15号签署的RCEP是重要的战略成果,继续要高举全球化大旗,同时不断降低贸易壁垒,包括关税、非关税,扩大商品和服务的进口,更好地满足国内需求,同时也让大家分享我国成长的红利。此外,我们要通过自贸港、自贸区建设对外开放的新高地,跟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接轨,进一步扩大开放。
各项重点工作一方面强调要自立自强,另一方面强调继续开放合作。
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呈阶段性宽松
NBD:今年以来,中国央行创新政策工具密集出招,货币信贷投放与精准滴灌实体相结合,货币政策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准的宽松态势,您认为中国是否需要继续保持宽松?未来是否还会执行宽松货币政策?
管涛:央行的货币政策宽松是阶段性的。在四五月份前,由于疫情的影响,货币政策通过数量和价格工具,为市场提供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引导市场利率走低,通过这样的方式支持防疫工作,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5月份以后,边际上的货币政策收紧,逐渐回归常态化。实际上,宏观杠杆率上升不是因为M2社融增长太快,而是因为中国的经济下行。相比2008年金融危机情况来看,当时M2社融增长18%,然后到了2009年变成了28%,增速高了10 个百分点,这次仅较2019年高出1个多百分点。所以宏观杠杆率前三个季度上涨了20多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不是M2社融增长快,而是因为分母增长慢。宏观杠杆率上升是阶段性的,经济回稳了以后,自然而然就回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