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无尘车间如何做好环境控制
锂电池制造过程中,尤其是电极制作和组装环节,对洁净度、温湿度、静电控制等都有严格要求,因为微小的粉尘或湿度变化都可能影响电池性能和安全性。所以锂电池无尘车间的环境控制是确保电池性能、安全性和一致性的关键,需从洁净度、温湿度、静电控制、颗粒物管理等多维度严格管控。以下是关键控制措施及技术要点:一、洁净度分级与空气过滤系统
1、洁净等级要求
电极涂布/卷绕/装配等核心区域需达到 ISO 14644-1 Class 5-7级(千级至万级),关键工序(如极片分切)需提升至 Class 4级(百级)。
2、空气处理技术
采用 FFU(风机过滤单元)层流系统 或 中央空调+HEPA高效过滤器(H13-H14级),末端过滤效率≥99.995%。
换气次数≥50次/小时(百级区域需更高),维持正压差(5-15Pa),防止外部污染渗入。
配置预过滤(G4/F7级)延长HEPA寿命,定期压差监测及更换。
二、温湿度精准调控
1、温度控制:
20-25℃(±1℃波动),采用冷水机组或精密空调,避免温度波动导致材料形变(如隔膜收缩)。
2、湿度控制:
注液车间:露点≤-40℃(湿度<1%RH),需配备转轮除湿机+冷冻除湿组合系统。
其他区域:30%-50%RH,防止金属部件腐蚀及电解液吸潮。
实时监测:多点温湿度传感器+PLC自动调节,避免局部死区。
三、静电与颗粒物协同控制
1、静电消除:
电离设备(离子风机/风淋门)覆盖高风险区(卷绕/叠片工位),表面静电压≤100V。
设备/工具接地电阻<1Ω,人员穿戴防静电服(表面电阻10⁶-10⁹Ω)。
2、颗粒物管控:
设备选型:优先低振动、无油污设计(如磁悬浮传送带)。
人员管理:风淋室(风速≥20m/s,吹淋时间≥15s),禁止携带手机/化妆品入内。
材料清洁:原材料进车间前经除尘舱处理,包装拆解区与生产区物理隔离。
四、车间设计与材料选择
1、建筑结构:
墙面/地面采用无缝隙环氧自流平涂层(抗静电型),圆弧角设计减少积尘。
密闭式传递窗(带UV杀菌),避免交叉污染。
2、动态污染控制:
设备布局遵循单向流原则,物流与人流通道分离。
废料收集系统(负压管道)直接对接外部,减少内部暴露。
五、实时监测与智能化管理
1、在线监测系统:
激光粒子计数器(0.3/0.5μm颗粒)连续监测,数据接入MES系统。
关键区域安装VOC传感器(检测电解液挥发)。
2、应急响应:
设置环境超标报警阈值(如颗粒数超限自动停机),备用电源保障空调/除湿系统不间断运行。
六、维护与验证机制
1、定期验证:
按ISO 14644-2进行洁净度年度认证,日常执行悬浮粒子/沉降菌测试。
空调系统性能验证(PQ)包括风速、气流流型测试。
2、维护计划:
HEPA滤网寿命监控(压差>初始值2倍时更换),设备润滑使用无尘油脂。
通过以上系统化控制,可确保车间环境满足锂电池高能量密度、低自放电率的核心要求,同时降低短路、微短路等缺陷风险。需根据生产工艺迭代持续优化控制策略(如固态电池生产对湿度的更高敏感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