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
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存的问题,专业人员缺乏、服务能力不高;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差异、区域间差异;标准化建设医疗设备配置无法充分满足部分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需要;标准化建设缺乏精细化管理。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的建议。一、加强区域卫生资源配置
新时期需要结合国家相关标准积极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在整体上提升建设质量。针对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不平衡问题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建设标准合理调整,比如在人口密度大、患者数量多、业务量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提升建设标准,并且将医疗资源集中于乡镇卫生院,由此避免多次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还能够有效满足偏远地区群众的就医需要。与此同时需要有效提升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建设。
二、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水平
新时期需要调整投资重点,将工作重心放在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当中,并且要完善用人机制和分配体制,通过优惠政策吸纳人才推动全科医生下沉到基层单位,由此发挥市场优化人员配置的作用。 与此同时需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投入,并通过社会组织推动基层医疗物质援助转移转化为人才援助,进而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此外,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存在职业医师缺乏的问题,需要通过卫生院招聘形式优化福利待遇,并且鼓励二级以上卫生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来到乡镇医疗机构服务,由此壮大基层人才队伍。
三、推动医疗卫生人力资源下沉
如今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缺乏成为了标准化建设的不利因素,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需要创新制度,共同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输送人才。与此同时,需要打破服务地域限制,建议采取全国移动通用的职业服务模式,并且积极探索购买式医疗服务机制,使得有条件的地区在市场激励的方式下吸纳更多医务人才,最终服务基层地区的医疗事业发展。
四、完善补偿机制和医疗保障制度
为了有效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需要建立有效的补偿机制,由此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具体说来:
一方面,需要建立财政补偿机制。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硬件设施,或者依靠租赁房屋开展医疗服务工作,对于以上问题要求当地政府切实加强财政投入,合理调整财政投入方向,由此完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医疗公共服务平台。比如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卫生站可安排专项资金改善软件和硬件条件,并解决设备购置以及房屋改造问题,全面做好卫生人才的技术教育工作,并且提升卫生站的医疗服务水平。此外,可采取公办民营的方式解决无卫生站行政村问题,确保一村一站。对于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经费落实方面,主要用于基础建设以及退休人员经费,需要对补助经费采用项目管理方式,并且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将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当中。
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减轻困难群众的经济负担同时需要制定多样化的商业保险制度,做好专项研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比如医联体试点地区医保基金需要采用按人头总额预付制的方法,超额部分需要县级医院承担,而结余部分需要基层卫生院按照适当比例分配,还要避免服务供给不足问题,推动按病种付费,结合病种收治比重和临床路径执行情况采取浮动定额支付方法,由此对医疗费用主动控制,推动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五、重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管理
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需要对乡镇卫生院开展监管工作,量化考核管理绩效、服务对象满意度、基本医疗数量与质量、居民健康情况,然后让考核结果和政府经费补助相挂钩。在院长选聘以及卫生技术人员录用的过程中形成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将服务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作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对于村卫生室的建设来讲,需要推动标准化建设,做好对药物制度的监管工作,并完善奖惩机制,实现基本药物制度的有效落实。此外,各地区乡镇卫生院要明确村级卫生室的管理职责,做好信息化建设,有效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效率。
冬青云诊所管理系统 永久免费使用诊所软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