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是做好这三件事
教育与知识有关吗?它是相关的,但不是那么多。
有的人,虽然受过高等教育,却不尊重地位低于自己的人;
有些人,虽然是文盲,但可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教养是一个人的第二张脸。
爱惜羽毛的人,一定是有教养、有温度的人。
1
尊重地位低的人
鲁迅说:“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优秀,后来才知道别人尊重我是因为优秀。”
在一些人眼里,尊重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就是降低自己的地位;
只有对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说粗话”,才能显出你的“高人一等”。
这样的观点充分暴露了他们的“无知”和“缺乏教育”。
面对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大多都能“有礼貌”;
但是,面对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能够“有礼貌”是一种“深造”。
北大开学时,一位大一新生因为行李太多,请路过的一位老人帮他托运,让他自己去办手续。
老人欣然答应。
一个小时后,新同学回来了,发现老爷子还在看他的行李,心里很是感激。
开幕式上,新生惊讶地发现,帮他提行李的老人正坐在主席台上。
后来他才知道,帮他提行李的老人是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
古语有云:“知天涯,仍怜草木。”
一个人的境界越高,越谦虚,越懂得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相反,井底的青蛙越多,你就越会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摇晃半瓶”。
2
不要让别人为难
有人说:“一个人的口才就是他的性格。”
理所当然。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想说话快,就随意拿别人的“弱点”当说话。
如果别人介意,他们会理直气壮地抱怨别人“不会开玩笑”。
开对方的玩笑,如果对方觉得不好笑,那就不是玩笑了。
以他人的缺点为乐是极不道德的。
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心”。
一个真正受过教育的人倾向于“小心说话”以避免伤害他人。
他们不在受教育程度低的人面前谈论教育;他们不会在矮个子面前谈论身高;他们不在胖子面前谈论身材;他们不会在深色皮肤的人面前谈论肤色。
这种无声的理解,会让对方打从心底感激。
孟子曰:“爱人者,终为人所爱;敬人者,终为人所敬。”
一个能够理解他人的困难,以善意和尊重对待他人的人,往往会得到他人的善意和尊重。
3
接受别人的弱点
古语有云:“金无赤脚,人无完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这很正常。
如果一个人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手,那么不仅别人会感到沮丧,而且自己也会不断受到困扰。
很多时候,我们最常犯的错误就是“自己救人”。
这对我来说似乎很简单,所以我理所当然地认为它对其他人也应该简单。
对于鸟类来说,飞行很容易;对于鱼来说,飞行是不可能的。
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你会经常批评别人;学会换位思考,才能理解他人的难处。
俗话说:“海纳百川,容乃大。”
一个人的根深蒂固的教养,能够包容别人的不足,甚至是别人的“愚蠢”。
杨江怀孕住院的时候,钱钟书去医院照顾。
有一次,钱钟书苦着脸对杨江说:“我又做了坏事,打翻了墨瓶,染了地主家的桌布。”
杨江没有责备,而是道:“没关系,我去洗。”
钱钟书道:“不过那是墨。”
杨江道:“墨也可以洗。”
后来,钱钟书又把灯给砸了,杨姜只是道:“没关系,我来修。”
正所谓:“大德之下,大道公开”。
一个人可以容忍别人不能做的事情,也可以做成年人做不到的事情。
接受别人的缺点,不仅是修养的一个点,也是一个大格局。
结论:
古人云:“不自为,天罚地,毁天地。”
一个人如果不修炼自己,那么世间的很多事情都会成为他的“障碍”。
只有不断地修炼自己,让自己的德行越来越深,才能经得起世间的风风雨雨,行得稳,走的远。
愿你我能不断修行,积善成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