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说到厚道,脑海中总会浮现一张朴实、憨厚的脸,这样的人不爱说话,不善交际,看似傻傻的,很好欺负。其实不然。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处处显露的聪明未必印证一个人的人品。
君子以厚德载物。
厚道,看似朴拙,却是做人的底线,是难能可贵的人品。
1
厚道的人,值得信任
不少人都听过“农夫与蛇”的故事: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赶集完回家的农夫在路边发现了一条蛇,以为它冻僵了,于是就把它放在怀里,让它苏醒过来。
蛇受到了惊吓,等到完全苏醒了,便本能地咬了农夫,最后杀了农夫。
小人就如同山间的溪水,易涨易退,反复无常。
孔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厚道的人则如同一座山,处事稳重、为人严谨、敦守信义。
正人君子,做人是正直而坦荡的。处事稳重、可预测,不会辜负别人的信任。
生活中,人们更愿意和厚道的人交往,因为他们值得信赖,为人处事让人可以放心。
2
厚道的人,善待他人
厚道与才能、学识无关,它是一种关乎人性的美德,是一种骨子里的修养和善良。
分享一个真人故事:
一位穿着破旧的老人走进一家刚办完喜宴的酒店,从衣服口袋里拿出塑料袋,把菜倒进去。
因为酒店客人太多,没有人注意到老人。酒店经理正好到这巡视,一眼看到了角落里的老人。
同行的服务生也看到了,想要把老人赶走,经理阻止了他,与服务生一起等待老人自己离去。
后来,服务生问及原因,经理说:“按酒店规定,我们可以让她马上离开,
可如果不是家里窘迫,怎会有人在这个时候偷偷来装菜?肯定是不想让别人看到。你现在进去,只会让她难堪。”
厚道,不是一味地做“老好人”,容忍他人肆意违反原则;也不是任由自己的权益被屡屡侵犯,也不提出抗议。
厚道,只是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多了一份包容和尊重;多了一颗温热之心,善待世界。
3
厚道的人,必有厚福
《弟子规》上说:“予宜多,取宜少”。
就是不要总想着向别人索取,而是要学会多给予。
在婚礼喜庆的时候,老一辈的人,会专门记录亲戚朋友包的礼,
比如说家中女儿要出嫁,亲朋好友包了红包,都把它记下来,等到哪天人家有喜事,再封厚一点礼给他们。
收下小礼,是不拂人面子;还上厚礼,是珍重情谊。
厚道的人嘴上不说,但心里清楚:“钱财不如人品重要,利益没有情义值钱。
古人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福厚福薄,不是天注定,而是要靠自己养成的。
土地不厚,承不了山川海岳;人心不厚,得不到道义情谊。
为人只管善良,守住厚道。付出总会回到己身,厚道总会收到福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