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恋自我陷入自我为中心(三):自我是变化和依赖外界条件
自我不停变化着巴克明斯特·福勒说:“‘我’其实是个动词。”是我们自己在营造“我”。自我的各个部分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走马灯似地来回换,其对应的神经结构也是如此。如果能把流经这些神经结构的能量流都用光亮标示出来,你就会看到一道光亮在脑袋里永不停歇地窜来窜去。在大脑里,自我的每一次闪现都是暂时的。自我总是在不停地被建立,然后打破,然后再重新建立。自我之所以看起来好像是连贯一致的,是因为大脑构建知觉经验的方式:你可以想象一千张照片排列在一起,每一张都闪现几秒钟,然后暗淡下去,再换上下一张。这其实就是你的知觉经验的构建方式,有点像放电影。和每秒钟22张图片放映出来的,造成电影画面连续的错觉一样,知觉的这种构建方式也会让人们误以为它是连续的。因此,“现在”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片段,我们的一个个经历和体验不会突然开始、突然结束,而是缓慢出现,缓慢消失,中间停留1~3秒钟。所以说,其实我们并没有一个自我,而是我们自己在营造这个所谓的自我。自我依赖于外界条件在任何时刻,自我的存在都是要依靠很多因素的,包括遗传基因、个人历史、脾气秉性、外界局势等。自我特别需要依靠经历和体验的感情色彩。当感情色彩是中性的时候,自我倾向于慢慢回归到背景中去。但是一旦出现了某些让人特别愉悦或者特别不快的感觉时—比如--封有趣的电子邮件,或者生理疼痛—自我就会立即喷涌而出,根据感情色彩表现出渴望和执著。自我会在强烈的欲望周边构建。到底是哪个先出现的:是欲望构建了“我”,还是“我”构建了欲望?自我同样对社交关系依赖很大。一个人散步的时候,往往没什么特别强烈的自我感觉。但是如果半路上遇到了熟人,几秒钟之内,自我的很多部分就会上线。比如你和这个人都知道的一些事,或者你现在在这个人眼中的形象等。自我并不是自己出现的。它发展了几百万年,是由酉回曲折的进化过程所塑造而成的。现如今,它通过各种神经行为闪现出来,而神经行为又依存于你身体的其他系统。这些系统又依存于很多其他外界因素,从小杂货店,到决定恒星、行星、水的存在状态的宇宙常数,都是决定性因素。自我并不是内在固有、不计条件的绝对存在,它和造就它、组成它、与它同在的整个世界密不可分。文章来源:OA智能云诊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