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又名荆州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江陵的城市前身为楚国国都“郢”,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先后有34代帝王在此建都,历时515年。至汉朝起,江陵城长期作为荆州的治所而存在,故常以“荆州”专称江陵。江陵现名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级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汉平原的中心城市。五代以来,中原王朝统治中心在豫陕之间,江陵西控巴蜀,北接襄汉,襟带江湖,指臂吴粤,是中原沟通岭南的要冲,号为“东南重镇”,“亦都会也”。历代建都于长江中下游的政权多建都于此,有春秋迄五代共有十代政权建都,其中楚是大国强国,东晋和南朝都拥有中国南部半壁江河,故江陵的古都地位较高,仅次于“七大古都”,是荆楚名都。
在1600余年间,江陵的建都有楚,南北朝和五代三段高潮。楚原建都于丹阳,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在公元前689年楚文王继位后“始都郢”,建城于纪山之南,故名纪南;楚人习惯性称都城为“郢”,故又名纪郢。经过300余年的发展,此时楚已稳固地控制江汉平原,成为大国和强国,江陵一开始就是大国都城,是当时南方最大的都会。春秋中期楚国北上争霸,争得中原许多小国的追随,灭国达50余个之多差不多将汉水以北的姬姓小国吞并殆尽,故史书说:“汉阳诸姬,楚实尽之”。周顷王六年(公元前613年)楚庄王继位,楚国进入全盛时期,庄王率师北伐陆浑之戒,“观兵周郊”,还敢于向周王“问鼎之轻重”;大败晋师于必;包围宋都五个月等,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晚期,楚国长期内乱,楚平王杀大臣伍奢,其子伍子胥奔吴,说(shuì)吴伐楚。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吴军攻入郢都,迫楚昭王逃至云梦泽并向秦求救,次年;秦楚军击败吴军,昭王还都纪郢,但因惧吴进攻旋迁都鄢郢;又说是迁鄀,直到昭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1年)才回到纪郢。春秋末到战国初,楚国势力向今渝,黔,鲁,皖扩展。楚王用吴起变法,楚国重新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战国后期在秦国日益富强的同时,楚国却走向衰落。秦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先后攻入鄢郢与纪郢,尽毁都城,史称“白起拔郢”,楚顷襄王只得北逃城阳,楚在纪南城建都历二十王近400年,西汉初曾在此封有两代临江王,但为时不长。江陵建都的第二个高潮始自东晋,终于南北朝,先后有晋安帝。齐和帝,梁孝元帝短期移都于此,这几个朝代领域广大,江陵成为当时中国南方仅次于建康(今南京)的第二政治中心。恭帝元年(公元554年),西魏破江陵城,梁孝元帝自焚,江陵遭受一次浩劫。
西魏人走后扶植一个萧梁宗室建立后的小朝廷,存在33年。隋末唐初又有萧铣重建的梁国,则存在仅3年。唐代设江陵县为荆州治,是当时中国南方重镇,唐肃宗时在公元760年及762年曾两度设为南都江陵府,是唐代五都之一。江陵建都的最后高潮在五代,五代十国中的荆南(南平)国就在江陵。唐哀宗天佑三年(公元906年)朱温以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高氏从此占有荆州。后来后梁曾封季兴为渤海王,后唐封之为南平王。荆南地域狭小,但经济颇为繁荣,是诸大国间的缓冲国。北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宋师南下,荆南末主高继冲仓惶出迎,兵未血刃即纳地归降,共历五主57年。宋设江陵府。明清置荆州府。建文帝曾迁封辽王于此,历八王180年。
古代长江中游政治、经济中心多在江陵,近代平汉及粤汉铁路(今京广线)通车,武汉取代了江陵的地位,但江陵仍属富庶之区。公元1949年沙市镇划出成立沙市市,沙市轻工业发达,在八十年代迅速崛起,号称“三楚明星城市”,当时省内影响力仅次于武汉。公元1994年合江陵与沙市为荆沙市。公元1996年更名为荆州市。
页:
[1]